| 索引號: | gxjscykfq-2025-00003 | 發布機構: | 本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
| 信息名稱: | 本溪高新區黨政綜合辦公室 印發《關于大力支持生態建設鞏固 提升綠色發展優勢的實施意見》的解讀 | 主題分類: | 政策解讀 |
| 發布日期: | 2025-02-06 | 成文日期: | 2025-02-06 |
| 廢止日期: | 文 號: | ||
| 關鍵詞: | |||
本溪高新區黨政綜合辦公室 印發《關于大力支持生態建設鞏固 提升綠色發展優勢的實施意見》的解讀
把生態建設和綠色發展擺在更加重要位置,持續鞏固和提升綠色發展優勢,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通過大力實施“藍天、碧水、凈土、青山、農村環保”五大工程,開展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和完善制度體系建設,全面推動綠色工業、生態旅游等產業快速發展,實現高新區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1.打贏藍天保衛戰。全面落實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推進清潔取暖和煤炭減量替代。推進區域高效一體化供熱。嚴控新建燃煤鍋爐,大力推廣煤炭清潔燃燒技術,到2020年,完成城市建成區20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拆改工作,強化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管理,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力度。開展柴油貨車超標排放和城區露天燒烤專項整治,加強揚塵管控。依法嚴禁秸稈露天焚燒,提高綜合利用率。到2020年,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率不低于85%,細顆粒物(PM2.5)濃度下降到45微克/立方米,力爭達到40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16.5%、17.2%,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藍天幸福感。(責任單位:環境保護與城市管理局、經濟發展局、規劃住房建設局、生態管理辦公室)
2.打好碧水保衛戰。深入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重污染河流治理攻堅戰。實施河道清潔行動,深入落實河長制,制定實施“一河一策”達標方案,完成北沙河綜合整治工作。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13.4%和8.8%,促進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責任單位:生態管理辦公室、規劃住房建設局、環境保護與城市管理局等)
3.打好青山保衛戰。嚴格保護森林資源,科學合理使用年度森林采伐限額。強化森林資源監控,重點打擊亂采濫伐、亂采濫挖等違法行為。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健全公益林補償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堅持以分類經營為基礎,科學合理利用天然林資源。堅持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并舉,組織開展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持續增加國土綠化面積。到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40%以上。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加大野生動植物保護執法力度,特別是春季、秋冬季候鳥等野生動物保護。拯救保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開展資源調查,加大保護宣傳,促進資源恢復發展。(責任單位:生態管理辦公室、國土分局等)
4.推進凈土保衛戰。全面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農用地和重點行業企業用地為重點,開展全區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掌握重點行業企業用地中的污染地塊分布及其環境風險情況。根據耕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結果和國家出臺的《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技術指南》,開展輕度和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嚴防礦產資源開發污染土壤。對區內礦產資源開發活動集中區域,適時執行重點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加強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加強危險廢物環境監管,建立產廢企業生產者責任延伸、危險廢物產生處理信息公開等制度。(責任單位:環境保護與城市管理局、生態管理辦公室、國土分局等)
5.打好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全面整治農村環境,以農村垃圾、污水處理、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持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到2020年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村莊環境基本干凈整潔有序,管護長效機制初步建立。強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進、拓展測土配方施肥范圍,因地制宜示范推廣施肥新技術、高效新型肥料,探索有機養分資源利用的有效模式,鼓勵農民增施有機肥,減少化肥使用量。推進畜禽糞便等農家肥或有機肥資源化利用和秸稈還田。強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加強分區分類管理,新建、改建和擴建規模化養殖場(小區)實施雨污分流、糞便污水資源化利用。開展畜禽規模養殖場標準化改造和建設,滾動實施糞便污水治理設施生態化改造升級。到2020年,全區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責任單位:規劃住房建設局、生態管理辦公室、環境保護與城市管理局等)
6.積極推動工業綠色循環發展。嚴格執行環保法規,嚴格執行環保、耗能、質量、安全、技術等方面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實施綠色礦山建設,推進煤矸石、礦渣等大宗固體廢棄物和秸稈等農業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有序發展風電、太陽能、水電、生物質等可再生資源,對環境違法企業,依法依規進行處罰。以落實排污許可制為主線,加快完善全過程污染防治制度體系,嚴格環境監管執法,推動企業自行監測體系建設和達標排放,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完善環境信用評價、信息強制性披露、嚴懲重罰等制度。推進企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把企業環境守法情況納入社會誠信體系。到2020年,創建一批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培育一批綠色產品,綠色制造體系初步建立。(責任單位:經濟發展局、環境保護與城市管理局等)
7.加強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印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的通知》(中發〔2015〕25號)精神,全面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深入落實生態環境“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責任制,實行生態文明建設考核、自然資源離任審計、生態損害賠償、生態損害責任追究、生態補償等工作制度,強化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生產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保,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統籌推進環境保護攻堅工作,確保各項措施落地見成效,以全新的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加快全區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黨政辦公室、黨工委工作部、紀檢監察工委、環境保護與城市管理局等)
8.強化空間、總量及準入管理。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和資源利用上線,按照全市“一張圖”,生態環境準入負面清單,實現通過“三線、一圖、一單”嚴格管控重要生態空間。(責任單位:行政審批服務局,環境保護與城市管理局、經濟發展局等)
9.加強生態示范創建工作。將生態文明城市標準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生態文明指標相結合,到2020年,按全市統一部署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勘界定標工作。積極引導和推進生態鄉鎮、生態村示范創建工作,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高地區知名度。(責任單位:規劃住房建設局、環境保護與城市管理局等)
10.推動綠色生態旅游健康發展。深入落實《全國生態旅游發展規劃(2016-2025年)》,以優化生態旅游發展空間布局為核心,以完善生態旅游配套服務體系為支撐,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強化資源保護,注重生態教育,打造生態旅游產品,促進綠色消費,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重點開發休閑度假和養生養老等生態旅游。以良好的避暑氣候為依托,深庋挖掘資源潛力和文化價值,做強做大避暑經濟。研究制定冰雪產業發展政策,鼓勵推動冰雪企業和項目提質升級,培育壯大冰雪領軍企業和冰雪產業聯盟。以冰雪文化為基礎,以冰雪旅游為平臺,帶動冰雪運動、冰雪賽事、冰雪裝備、冰雪服務等相關產業深度融合。通過開展一批有機農產品、工業旅游商品、石墨精品等旅游產品,拉伸綠色生態旅游產業鏈條,提高旅游產業附加值,并反哺生態環境改善,實現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做到將綠水青山和冰天雪地變成金山銀山。到2020年,生態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公共服務進一步完善,環境友好型、非資源消耗型的生態旅游理念逐步形成,培育一批生態旅游重點品牌,初步形成生態旅游發展的基本格局。(責任單位:經濟發展局、基層治理和社會事業局等)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強統一領導,層層壓實責任,堅持定期調度,統籌推進。建立部門協商聯系制度,黨工委工作部、經濟發展局、財政金融局、環境保護與城市管理局、規劃住房建設局、生態管理辦公室、國土分局、基層治理和社會事業局等部門各負其責,協調推進,確保各項措施落地見效。(責任單位:黨政辦公室等)
(二)加強財政支持。積極爭取中央資金支持,發揮地方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整合使用財政資金,探索利用產業基金支持生態建設、生態保護、環境治理、綠色產業等重點項目建設。(責任單位:財政金融局等)
(三)加強跟蹤檢查。督查和營商環境辦公室要加強對各單位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并定期調度、分析、通報,建立動態跟蹤機制,及時解決實施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問題。納入高新區年度績效考核內容。(責任單位:督查和營商環境辦公室等)
(四)加強環保督察整改。嚴格落實《遼寧省生態環保督察整改任務驗收銷號管理辦法(試行)》和《本溪市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考核與獎懲辦法實施細則(試行)》,嚴格執行銷號驗收標準,扎實做好整改任務驗收、銷號工作。對各責任部門實施嚴格考核,考核結果納入績效考核,對整改不力影響高新區考核結果的嚴肅追責問責。(責任單位:有關責任部門)
(五)加強宣傳引導。充分發揮國民教育、新聞宣傳、科學普及、思想文化等渠道和各類媒體作用,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宣傳教育,大力宣傳綠色發展理念、政策、路徑和成果,及時總結推廣綠色發展的先進經驗、典型事跡和技術模式。積極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努力營造綠色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責任單位:黨工委工作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