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物種企業的優良棲息地——沈陽高新區科技創新工作經驗
近年來,沈陽高新區積極培育壯大企業創新主體,區內目前共有 450 家雛鷹企業、33家瞪羚企業、1家潛在獨角獸企業,另有1104家高新技術企業,1585 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堪稱新物種企業的優良棲息地。
沈陽高新區一是廣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通過培訓調研、宣傳引導、定向培育等挖潛工作,組織7 批次評價審查工作,新增433 家、總數達到1585 家,是2017年首年培育的6.6倍,全市第一。二是組織認定高新技術企業。通過引導科技企業加強知識產權創造、提升成果轉化質量、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等培育舉措,組織4批次推薦認定工作,凈增318家、總數達到1104家,是全市唯一完成考核目標的城區。三是推薦備案雛鷹企業。按照創新能力、科技獎勵、大賽獎項等認定條件,組織申報2批次215家(次),新增101 家,累計達到 450 家,占全市 42.4%。四是定向選育瞪羚獨角獸企業。從近900家科技企業篩選營收復合增長、創新能力、科技融資等高成長性指標,進行數據分析及定向選育,組織申報2批次瞪羚企業105家、潛在獨角獸1家,獲批11家,累計達到34家。五是組建省實質性產學研聯盟28家,占全省14%;組建省科中小聯盟19家、市產業技術創新聯盟29家。依托創新聯盟,獲批省市“揭榜掛帥”科技攻關項目27項。六是開展19家瞪羚獨角獸、348家雛鷹企業、786家高新技術企業、115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經濟運行季報、自查評估、數據匯總等工作,遴選推薦30家企業獲批2020年度沈陽市民營企業科技創新100強稱號。
沈陽高新區積極搭建科技創新平臺。一是在全省高新區率先出臺《沈陽高新區新型研發機構備案管理及支持措施實施細則(試行)》文件,制定了7方面備案條件,明確了組織申報、備案評審及分檔支持等流程,為招引重大科技創新項目提供政策依據。二是梳理現有重點實驗室、創新(研究)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的依托單位、領域類型、批建年度等情況,深入了解創新平臺發展現狀,按照國家、省市意見開展創新平臺的合并撤銷及新培育認定指導工作。集聚各類創新平臺299家,其中,重點實驗室86家(新增10家,省級8家、市級2家);技術創新中心98家(新增市級5家。預計新增省級7家);國家研究中心1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家;新型研發機構 37 家(新增市級 8家。預計新增省級7家);企業技術中心72家。
沈陽高新區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一是簽約組建沈陽高新區“多鏈融合”服務團,選聘技術、融資、市場等16名行業領域專家,按照“深入走訪+需求挖掘+跟蹤服務+公益支撐”路徑,為科技型企業提供科技服務支持。二是舉辦中科院駐遼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本地轉化對接會、遼寧揭榜掛帥科治會等精準成果對接及項目路演29場次,發布科技成果評估作價暨新技術84項,累計開展成果對接234項。三是與自動化所、金屬所長效對接,梳理兩所上千條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向駐區企業、成果平臺、招商項目不斷輸送。積極走訪區內高校院所,號召落實科技成果“三權”改革,與沈陽建筑大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四是新增省級技術轉移機構3家、市級5家,占全省 50%、全市 83%。全區登記技術合同登記超1600 項;技術合同成交額超 90 億元。駐區企業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5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進步獎5項。
沈陽高新區推動創新創業提質升級。一是全區雙創載體數量和解化場地面積實現雙增長,超額完成全年任務。新增載體10家、總數達到75家,包括科技企業孵化器 23 家、眾創空間52 家,其中專業化載體7家、國家級載體 21 家。各類載體孵化面積擴大至220萬平米,入孵企業(團隊)數量達到4439八家。二是精準指導雙創載體提檔升級。組織申報省級眾創空間1家,市級載體3家。組織開展省級雙創載體績效考核評價,獲得孵化器A類評價5家、眾創空間A類評價27家,占全市三分之一。推動區級載體建設,與沈陽建筑大學共建政產學研雙創孵化基地“沈陽建筑大學。寓建創孵工場”。三是開展3批次入孵評審工作,組織招商部門儲備初創企業104家,通過專家評審并選址簽約入駐81家。對入孵政策執行期滿的企業進行績效評價,已組織專家評審24家。四是組織區內各級各類雙創載體、產業園區舉辦全國雙創周、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等國家級雙創賽事及“F5失控大創賽”、“青青匯”等區創新創業品牌活動497 場次,開展“盛菁匯”常態化路演活動,篩選輔導40個項目參加市級路演,占全市40%。五是組織第十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各級賽事,通過項目征集、路演培訓、活動對接等工作,遴選推薦72 個項目參賽,同比增長95%,占全市34%、全省 13%;32個項目晉級省賽行業賽,占全市43%、全省17%;7家企業入圍國賽,占全市54%、全省22%,1個項目獲得國家獎項,參賽項目數量、質量均居全市第一。在沈陽市賽中,8個項目入圍復賽,占全市44%;最終4個項目在決賽中獲獎,占全市50%。泰科易獲市賽一等獎,高新區科發辦獲“優秀組織獎”。六是組織申報省級“帶土移植”項目 12項,其中“帶土移植技術攻關類”8項、“帶土移植創辦企業類”4 項。組織申報 2021年度沈陽市科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專項25項,占全市44%;中青年科技創新人才計劃49項,占全市26%;技術經紀人資助9名,占全市60%。
下一步,該區將圍繞“創新渾南”、“高新渾南”、“碩果渾南”三方面開展具體工作。計劃到2022年底,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3000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800家,雛鷹企業超過600家,瞪羚獨角獸企業超過100家,科技成果轉化超過2000項,科技創新平臺超過310家,科技型企業增長率超過60%、總數突破5000家,科技成果超過2000項、本地轉化超過800項,本地轉化率提超過50%。高新區晉位升級取得顯著成效,綜合排名進入前25名,三年邁進前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