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區著力保障改善民生 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指數

高新區把保障改善民生,提升百姓幸福指數,納入爭做全市“五個發展”一面旗幟工作,貫穿到藥都建設各項工作中,不斷加大社會保障能力和水平,多措并舉推進民生事業發展,讓藥都建設成果更多更直接地惠及百姓,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積極促進穩定就業創業,提供更多就業崗位。高新區強化就業服務平臺建設,落實就業促進、就業援助、技能提升等計劃,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就業。做好失業監控工作,及時掌握重點行業企業崗位用工情況,幫助失業人員盡快實現就業。強化“創業一條街”建設,加大就業創業培訓和落實創業扶持政策工作力度,通過創業帶動就業。以市場導向拓寬就業創業空間,引導居家服務、養老服務、健康服務、文體服務、休閑服務等方面的社會需求,實現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有效對接。2016年,高新區城鎮新增就業2743人,新增創業311人,扶持創業帶頭人44人,實現帶動就業246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00萬,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286人,舉辦就業招聘會46場。

增加公共服務供給,提升城市服務能力和水平。高新區推進保障性住房項目向現有房地產企業傾斜,通過保障性住房的專項資金,盤活現有房地產企業。引導開發商在西高堡、張其寨有序推進公租房、職工公寓、教師公寓、居民住宅等保障性住房,推進教育、養老、溫泉、休閑度假等特色地產,構建多元化住房體系。優化園區公交網絡,新增67路公交線路,擴大服務半徑,著力解決居民出行問題,同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去年,高新區簽訂棚戶區改造拆遷協議462戶,鋪裝小區車行道3267平方米、人行步道3010平方米、停車場1042平方米。今年,高新區將全力推進500套保障房回遷安置、1730套棚戶區改造、交通完善、老舊小區改造等民生工程。

建立健全城鄉社會保障體系,推進社會保險全覆蓋。高新區為相關人員提供就業、教育、社保、醫療等基本保障,加強困難人群幫扶力度,城鄉低保居民醫療救助報銷比例計劃提高到70%,為三級以上殘疾人進行家庭無障礙改造工程。重點圍繞養老、就醫等重點民生實事,實行銷號推進落實。2016年,高新區為268名自愿參加意外傷害保險的殘疾人免費辦理了保險,發放就業扶持資金2萬余元,對548名困難和重度殘疾人發放補貼39萬余元。完成市政府和市殘聯下發的56戶民生工程任務,改造資金10萬余元。

高新區還積極落實國家惠農政策,向上級爭取惠農資金。2016年,共發放玉米種植補貼、大豆目標價格補貼、農機購置補貼、農田作物保險等惠農補貼資金390.57萬元。同時,爭取上級青山工程資金500余萬,治理廢棄礦山270多畝,發放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74.2萬元,惠及林農700多戶。此外,他們多方籌集水利資金,改善居民環境,完成了南風日化河河堤綜合治理工程、節水灌溉工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爭取資金36.6萬元,解決石橋子辦事處上石村、日月島辦事處居民飲用水問題,惠及了當地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