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在本溪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中走在前列
“開展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大討論是高新區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必須答好的政治考卷,是解決高新區發展深層次矛盾問題必須用好的有力武器,高新區將深刻領會、準確把握總書記重要講話的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以爭先晉位為目標,以“三抓三促”為主線,以“五做一創”為路徑,以解決企業難題、儲備開工項目、化解群眾困難為重點,切實把深化改革和新發展理念轉化為推動高新區上規模的生動實踐。”日前,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魏志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解放思想聚共識,全面激發勇于擔當的精神動力
魏志輝表示,高新區作為本溪資源城市轉型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突破口,要把思想解放程度、難題***力度作為衡量高新區干部能力水平的重要標志,黨員干部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走在全市前列、做出表率。為動員全區上下統一思想、迅速行動,積極參與到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大討論活動中來,凝聚廣泛思想共識、提供強大精神動力,營造勇于擔當、攻堅克難、開拓進取的濃厚氛圍,高新區緊密結合發展實際,制定了大討論工作實施方案和工作計劃,堅持以學習為先導、以問題為靶心、以成果為標尺,著力在解放思想中凝聚共識,堅決破除傳統路徑、慣性思維的束縛,著力用改革的思維、創新的方式,加快推動高新區上規模,進一步提升高新區對本溪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高新區以“新時代學習大講堂”為載體,組織全區黨員干部開展大規模集中學習,引導黨員干部繼續大力踐行和弘揚“堅定信心、堅韌實干、堅持創新、堅決一流”的藥都精神,以思想大解放推動實踐再創新、工作再落實,著力在服務企業、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科技創新、深化改革、維護穩定等中心工作中創新有為、擔當爭先,為高新區高質量發展贏得更多先機、爭取更大主動、積蓄更強動能。組織開展分層次、分領域、分行業的大討論活動,推動大討論進企業、進校園、進機關、進社區、進農村,在深度和廣度上不斷凝聚共識、匯聚力量,提高站位、改革創新,切實把深化改革和新發展理念融會貫穿到高新區各項工作中,把思想解放激發出的動力和活力釋放到高新區建設的各條戰線。
真抓實干求突破,堅決落實爭先晉位的目標任務
解放思想不僅是認識問題、也是實踐問題,核心是要體現在實際工作中、落實到***難題上,關鍵是找準著力點、突出主攻點,以思想大解放進高新區各項工作取得新突破。高新區要通過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大討論,用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理清發展思路,找準發展問題背后的癥結,采取措施努力實現思想大解放和經濟社會大發展同向并進,以高質量發展的嶄新格局展示思想解放的成效。推動高質量發展高新區要以“五做一創”為路徑,一是做大規模,增強產業發展集聚度。深化服務企業專員制,全力推進綠谷、恒康等企業不斷開拓市場、上市融資、轉入優勢品種,加快釋放產能。完善“三三制”招商體系,集中力量招引醫藥龍頭企業和重磅品種,特別是首仿藥、原研藥。二是做優品牌,提升中國藥都知名度。加快打造上海綠谷糖藥物工程中心、上藥北方藥業化藥研發中試產業化基地等企業品牌。實施大品種培育計劃,加速創建恒康前列地爾、藥聯門冬氨酸鉀注射液等優勢產品品牌。三是做強實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構建以沈陽藥科大學等高校為主的產學研聯合體,充分發揮綠谷院士專家工作站、馬寧寧團隊、劉文團隊等高層次領軍人才的引領示范作用,全力支持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承接科研成果在高新區轉化。四是做寬領域,不斷推進多業支撐。著力補齊生物醫藥產業研發和市場短板,做寬做長醫藥產業鏈條。加快發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等新興產業,加快構建“一業為主、多業支撐”的發展格局。五是做美城市,提高城市綜合承載力。以北沙河環境綜合整治為核心,加快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逐步推進城市建設、管理、運營一體化、市場化服務模式,提升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依托康溪溫泉、泉世界等項目,大力推進休閑娛樂設施建設。六是創好環境,打造營商環境新優勢。甘當店小二,做好服務員,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提高辦事效率,優化辦事流程,切實打造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最優營商環境。
深化改革謀創新,不斷探索適應發展的體制機制
改革創新是推動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關鍵,解放思想是推動改革創新的先導和動力。高新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就要把深化改革作為首要任務,加快完善體制機制,以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對標江蘇泰州、上海張江、武漢光谷等先進醫藥產業園區,在經濟運行體制、產業集群發展、科技創新機制、金融服務體系等領域,持續深化創新,加快建立符合高新區大健康產業特色和發展實際的體制機制。深化產業園區運行機制改革,提升“管委會+公司”運營質量和效率,逐步構建管委會管規劃、出政策、優環境,公司負責融資、建設、運營、招商的運行模式,形成同市場完全對接、充滿內在活力的運行機制。抓審批制度改革,深入推進“3550”高效集中審批試點和“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工作,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持續開展“最多跑一次”改革,進一步優化企業項目審批服務。圍繞科技研發、品種引進、人才服務、成果轉化、融資上市、高校發展、項目盤活等方面制定完善鼓勵支持政策,全面探索股權激勵、基金引導、中介服務等供給手段,推進政策體系系統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