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肅“應付式落實”也應為基層減負
“我們中是不是有人把說了當成做了,把做了當成做成了,把做完了當成做好了?”在遼寧省沈陽市近期召開的一次會議上,一位負責人向在場的數百名干部發出“靈魂考問”。媒體記者調研發現,這一發問是對部分基層干部狀態的“精準畫像”。“說了=做了”“做了=做成了”“做完了=做好了”已經成為部分干部應付式落實的“三件套”。
正所謂“光說不練假把式”,習慣于把“說了”當“做了”的干部,往往熱衷于“嘴上高高舉起,行動輕輕放下”。相比起“光說不練”,有些人“練”是“練”了,但卻“練”得不是地方——上級部署“五項任務”,馬上就能弄出“六大舉措”“十項具體安排”。看起來條分縷析、高度重視,實際上不過是以文件落實文件,不是“說了做”,也不是“做了說”,而是以“說做了”來搪塞一切工作部署。
“說了≠做了”,同樣的道理,“做了≠做成了”“做完了≠做好了”。但在現實中,有人把“任務分解了”當成“工作完成了”,有人把“開會研究了”當成“問題解決了”,有人把“發文了”當成“落實了”,結果,工作不是“做歪了”就是“做空了”,甚至是“做錯了”或者“做壞了”。凡此種種,一言以蔽之,都是形式主義的花架子。
形式主義飽受詬病,“應付式落實”的根源仍是那些早已曝光的“老問題”。新聞中列舉的各種情況,無一例外反映出某些基層干部的怠惰心理,有些人遇事應付,嘴上說著“調查了”“做思想工作了”“落實到位了”,實際上并未真下功夫做實事,以此來稀釋責任、糊弄上級,順便給自己立個踏實肯干的人設。“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細節之處的敷衍,不僅會影響工作效率,還難免會侵蝕整個基層工作的環境。對于此類現象,必須加強監督、嚴肅處理。
值得一提的是,形式主義的具體表現雖然在基層,但根源在于官僚主義,而形式主義問題容易反復滋生,相當一部分原因在于,官僚主義往往隱藏在上級下達的諸多工作任務之中,難以在第一時間被識別和糾正。從這種角度來看,“應付式落實”之所以成為部分基層干部狀態的“精準畫像”,恐非全然是基層干部自己的問題,有些應付,也跟上級凡事要材料要匯報,各種工作不分輕重砸向基層干部有關。
現實中,基層干部的工作壓力普遍較大,而工作內容也相對比較繁雜。由“說了”到“做了”,直至“做成了”“做好了”,這原本應是正常的工作流程。但在某些時候,因為基層工作太多、太重,有些突發性工作安排按照正常流程往往“做不完”“做不好”。于是,有人另辟蹊徑以“說做了”來搪塞,甚至導致“應付式落實”蔓延成風。因此,在整肅“應付式落實”的同時,有必要強調和推進基層減負。
(趙志疆)
信息來源:北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