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日報】在持續深耕中積蓄向下扎根的力量——寫在遼寧晟麥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二期項目在高新區建成投產之際
人,一旦有了堅定的信念、精準的眼光、成就一番事業的思維,加之能夠堅持在某個領域深耕細作的勁頭等,便不難從千萬條道路里,選擇出更加適合自己的長遠發展之路。
在食用油行業持續深耕的30年時間里,遼寧晟麥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屈銘做出過許多重要決策。包括最初決定離開工作7年的科研崗位轉而做起民辦企業,也是經他深思熟慮的結果: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負責把實驗室的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推向市場的屈銘,接觸到一個將種植和加工產品連在一起的成果——月見草油。當看到這樣好的原料還沒有體現出附加價值,就被接受技術扶持的市場人員賤賣掉原料以及粗加工產品,這讓屈銘感到十分可惜。當時,因為中科院是科研單位,不宜做工廠,于是,屈銘便萌生出自己辦企業的想法。
1999年,屈銘就地在大連創辦了大連圣基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也就是遼寧晟麥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創業初期,與國內其他食用油企業的發展戰略不同的是,屈銘選擇了一條差異化的競爭道路——“先國外,后國內”。他們通過與外企合作,開展特種營養油脂的研發,在努力實現月見草于國內的種植生產加工規模化的同時,將月見草油嚴格按照行業領先的歐洲質量標準進行加工。就這樣,由大連圣基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具有“中國制造,歐洲質量”的油料精加工產品,直接出口到全球40多個國家。
到了2008年,當國內營養油脂行業駛入發展的快車道時,已經處于行業上游的大連圣基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開始思考如何創新。正是這一年,對企業有著新的發展構想的屈銘再做決策:加大產品出口量、開拓國內小品種油市場、產品研發要聚焦在大健康產業上。最后一點,恰好與本溪圍繞生物醫藥產業打造健康之都的想法不謀而合。
接過本溪拋來的橄欖枝,屈銘在高新區建立了功能更加完善的生物脂生產基地——遼寧晟麥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晟麥實業)。于本溪扎根生長的14年里,當地優質的營商服務以及相關政策對于企業的幫扶,為晟麥實業的二次創業錦上添花。經過企業研發、生產、銷售等環節的共同努力,晟麥實業將國內業務從0做到了2億元,產品種類也逐漸增加至目前的17大類、100多個規格。
就在外界為此鼓掌喝彩之時,另一個好消息也從本溪市高新區傳來:晟麥實業二期工程特種植物油料精深加工產業化項目建成投產……

企業安心扎根的背后,是山城硬核營商服務在護航
2021年4月27日,平時很少發布微信朋友圈的晟麥實業總經理屈銘發出一條文字配視頻的消息。文字部分寫著:這是創業22年,第三次奠基禮。再看視頻內容,拍攝的則是晟麥實業二期項目奠基典禮的圖像。
選擇在本溪建設二期項目,正如屈銘當初決定到此創業那樣,用他的話說就是:“在這里,我甚至可以看到企業未來十年的發展是怎樣的。”而令這樣一位企業高層決策者能夠安心將企業建設在一方水土之上,最為關鍵的原因之一,便是地方政府提供的優質營商服務,實施的惠企政策、相關政策紅利的發放等,均在為企業的扎根發展保駕護航。
晟麥人至今記得,2008年,他們剛到本溪建廠時,高新區百合街6號還是一片玉米地,沒有水,沒有路,沒有動力電。為了確保企業能夠如期投產,晟麥人決定同時間賽跑,將一期項目的開工時間提前至當年的11月17日。由于當地施工隊伍普遍沒有在冬季施工的經驗,因此屈銘特地從黑龍江請來了曾給漠河做過冬季施工的團隊。又因入冬以后,高新區的許多水泥攪拌站都進入了冬休期,為滿足晟麥實業的需要,高新區政府特地在當地協調了一家水泥攪拌企業配合拌料。據幾位曾經參與過晟麥實業一期工程建設的老員工回憶:“那時,大伙和水泥攪拌企業的工人們一起,把沙子用鍋炒熱,拿燒開的水來和灰,為了保證送來的混凝土不被凍住,攪拌站的工人在運料的過程當中還特地給混凝土采取了保暖措施——蓋上棉被。”
與一期項目相隔13年,晟麥實業二期項目于去年11月完成了廠房的建設及驗收,并已投產。令屈銘印象深刻的是,廠房建成不久,涉及房產證辦理和房屋驗收的相關部門便現場聯合辦公、特事特辦,使企業拿到房產證的時間由原來的一個月縮短至7天,這也確保了企業接下來順利申請到銀行貸款。
不僅如此,讓晟麥人感到溫暖的畫面還有:今年疫情期間,大連海關所屬本溪海關在晟麥實業進口亞麻籽原料的過程當中,提前多次與企業溝通、制定了合理的通關方案,不但替企業節省了一定的車輛滯場費,同時也保證了企業能夠持續生產并按時交付訂單;晟麥實業在出口產品時,遼寧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本溪辦事處對該企業采取了一系列的幫扶措施,既幫助企業提高了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又加快了貨物的通關速度;不久前,本溪市政府領導深入開展“六個年”活動,與晟麥實業總經理屈銘進行座談,面對面問需于企業,實打實幫企業解決問題。
對此,屈銘感慨地說:“一段時間以來,本溪市政府工作者幫助我們對接了金融機構進行融資洽談,目前已經達成了一定金額的融資意向,同時,還協助我們申請了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證以及遼寧省長質量獎。我想,在創業之路上,有了這樣一座城市為我們助力,我們也將繼續深耕,讓企業能夠站上更為廣闊的舞臺、贏得更加深入人心的口碑。”

國內業務從0到2億元的背后,是專注與創新共同助跑
作為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油脂加工企業,晟麥實業在本溪建廠以來,不僅產品當中添加了新成員:亞麻籽油、蘇籽油、琉璃苣油、葡萄籽油和軟膠囊等,而且服務范圍也涵蓋了包括高端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等在內的多個領域。
在晟麥人眼中,從一粒籽到一滴油的過程,既是技術,也是藝術。據屈銘介紹:“對于晟麥來說,原料的質量將直接決定著產品的品質,因此,我們特別重視農業原料的來源,從企業創立開始便一直培育自己的種植基地。每年,到了種子成熟的季節,我們會將顆粒飽滿、營養豐富的籽列為原料的備選,經過收割、脫粒、晾曬、篩選,再統一打包發往工廠‘體檢’,只有品質完全滿足合格標準的籽,才會進入下一個流程。”
在晟麥實業的生產車間,經過風選、去重、去磁等10個環節的凈選,留下的是純凈度高達99%的油籽。再經冷榨、過濾、精煉等工序之后,油料便可以包裝出庫了。提到產品近年來的出口及內銷情況,屈銘難掩自豪之情:“到本溪創業后,公司的出口業務由原來的1億元,增長到現在的2億元,而國內業務則從0起步,做到了現在的2億元。可以說,進步的背后,是晟麥人的專注與創新在共同助跑。”深耕營養油脂領域的23年,晟麥人心無旁騖。疫情期間,曾有投資者找過屈銘,希望與他合作辦一家生產口罩、防護服的工廠,但被屈銘果斷拒絕,在他看來,晟麥實業的目標始終如一,那便是把所有精力都用來做好營養油脂的研發、生產、銷售。
選擇入駐云平臺、以直播帶貨等創新營銷方式開拓新市場,是在2019年。當時,一方面為緩解上一年由于市場因素造成的短暫性經營困難,另一方面為進一步擴寬銷售渠道,晟麥實業決定,嘗試線上運營。然而,通往成功的道路沒有捷徑,由晟麥實業內部員工組成的零經驗電商團隊,只好摸著石頭過河。因效果不太理想,公司又先后采取了電商業務外包、第二次自主運營、赴外學習等方法,直至2021年,由晟麥實業員工第三次組建成的電商團隊經過此前的摸爬滾打,終于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線上營銷思路。據晟麥實業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年底,晟麥亞麻籽油成為各大電商平臺的特種營養油脂產品銷量冠軍,日訂單量達5000件。另有數據顯示,目前晟麥實業的線上銷售額在整體銷售額中占比20%。
在晟麥實業,注重設備更新以及產品研發等環節,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過去,一些在生產當中依靠人工檢測的環節,現在均已被智能設備所取代,而這種數字化的生產模式,也將助力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實現高跳快跑。在研發方面,晟麥實業每年都會拿出總銷售額的3.2%作為研發經費,他們不僅擁有一支知識全面、水平先進的研發團隊,專門從事營養油脂的研發與應用,而且還與多個在行業當中具有優勢的科研院所進行技術合作,研發專利產品。據屈銘介紹,經過企業技術團隊的不懈努力,晟麥實業已獲得的國家發明專利分別為《一種核桃油的制備方法》、《一種石榴籽油的制備方法》、《一種低四氫大麻酚含量的火麻仁油的制備方法》、《一種從北五味子中提取三萜類物質的方法》。

相依相伴14載的背后,是一家企業與一座城市的共融
在屈銘看來,當初選擇到本溪創業,還有一個關鍵的因素:企業要到一個能夠與它水土相服的地方去。
那么,何為“一家企業與一座城市的水土相服”呢?屈銘給出的答案是:“我需要它的同時,它也在需要我。”
扎根本溪高新區發展的14年里,晟麥實業獲得了多項企業榮譽,其中也包括對本溪市經濟發展和人員就業做出貢獻的“本溪市外貿出口企業貢獻獎”和“本溪市創建充分就業縣區工作先進單位”。
在晟麥實業,幾乎一半以上的員工都來自本溪,而其余從遼寧省內其他城市到此工作的員工,大多數也在這里安家落戶。工作當中,員工在晟麥實業工作的心情,是屈銘比較在意的。平日里,他會把改善企業辦公環境、改善企業生產環境、改善企業廠區綠化環境和改善員工食宿環境等列入工作計劃,然后逐一推進,逐一完成。在晟麥實業的生產車間,入口處除了張貼著與企業生產相關的要求及規章制度等以外,還張貼著一個暖心的問候:今天,你微笑了嗎?
“要提高員工的幸福指數,要做一家好企業。”這是屈銘一直強調的。在他眼中,好企業的標準是:要自身發展得好、對員工好、對客戶好,更要對當地社會好。為了帶動本溪滿族自治縣與桓仁滿族自治縣的農民就業,屈銘特地把公司的一部分月見草種植業務拿到本溪兩縣來做。從2009年至今,晟麥實業的工作人員經常會深入到本溪兩縣,尋找有意向簽約種植月見草的農戶及貧困戶,并向他們傳授相應的種植技術。值得一提的是,這項業務早已在本溪兩縣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扶貧產品。
今年4月,在晟麥實業的一間辦公室內,工作人員正忙著在電話里與本溪的農民們溝通簽署2022年月見草種植合同的相關事宜。待到這個夏天,在本溪兩縣的土地上,諸如這樣的唯美景致又將映入人們的眼簾:大片大片的淡黃色月見草花,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地搖曳著……
本報記者 武佳琪
詳見《本溪日報》4月25日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