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日報】快馬加鞭未下鞍:本溪高新區項目建設現場見聞
【本溪日報記者 尤勇】本溪高新區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全市縣區排名中一騎絕塵。進入三季度,記者再次來到各個項目現場,感到這里的建設干勁依舊熱辣滾燙。
8月14日晚上九點,本溪高新區綠色原料藥產業園污水處理廠建設現場。近百名工人們三五成群,散落在各處巨大的基坑里綁扎鋼筋、搭建模板,為混凝土連續澆筑做準備。占地80畝的工地內燈火通明、機器轟響、人聲嘈雜,與圍欄外的夜色靜謐形成強烈反差。
“還得一個半小時才能收工,明早四點半接著干。”項目經理翁長坤說:“7月下旬以來的連續降雨對施工影響很大,至少耽誤了10天進度。現在光靠加班還是搶不回來,我們已經計劃把工人分成兩班,改流水施工為并行施工,24小時連軸干!”
污水處理廠以及綠色原料藥園道路、管網、應急水池、危化品停車場等基礎設施的工程進度都指向一個時點——10月底參加省級化工產業園的評級驗收。如果能如期拿下D級資質,這座綠色原料藥產業園就是國內原料藥行業里“最靚的仔”,是本溪高新區招商引資最耀眼的招牌。與此同時,新建11棟標準廠房也已經納入綠色原料藥產業園今年的建設日程,為承接新項目落地做好準備。
由于建設資金不足而爛尾多年的國際會展中心項目,曾經是高新區一道難以掩飾的“疤痕”。近年來,高新區積極包裝項目,向上申請專項債,為項目重啟爭取到了寶貴的建設資金。歷經半年時間建設,空有一副框架的會展中心已經脫胎換骨,風水電暖管網齊備,防火隔墻完成70%,冷鏈倉儲設備正在采購中。11月底,這座整飭一新的“大花生”建筑將作為遼東地區最大的智慧冷鏈物流配送中心正式運營。目前,對外招商工作已經全面展開,并初見成果。
雨一直下,抽水泵就一直轉。雨剛停,基坑里的積水也抽干了,遼寧長生生物科技創新產業園的工地立即復工,回歸人來車往、趕工搶建的狀態。“要是在別的地方,我們可能還在等開工的‘信兒’吶。現在,八棟建筑單體已經全部開槽打地基,11月底就能主體封頂。”項目經理沈賀鋒對本溪高新區的高效服務贊不絕口。
在高新區行政審批服務大廳,前臺受理與后臺審批環節已經被打通,隔在申請人與審批者之間的“窗口”也不存在,雙方的交流始終面對面,而且24小時不受限,為的就是讓投資者感到“政府跟我們一條心”。
沈賀鋒回憶有一個事項需要省里批復,當時覺得肯定不趕趟兒了,懊悔不已。“沒成想,建設局的一位同志沒日沒夜地干了三天,在申請截止前一晚把完整的材料交到我手里。”沈賀鋒講,自從他當上這個項目經理,高新區各個部門有的一周給他打一次電話,有的三天調度一次,更多的是天天打電話,天天在工地見面。“每個工作節點,都有通知、預告、預警,包括雨季來了準備抽水泵這么細的事。”
濕熱的天氣令遼寧未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產品培訓中心的體育館施工現場猶如蒸籠一般,六臺大型除濕機馬力全開,確保達到鋪設地膠的施工條件。體育館外兩幢拔地而起的培訓大樓——“未來大廈”正在進行內外部裝修,塔吊展臂飛旋,工人懸索砌筑,車輛往來搬運。看似繁巨的“一館兩樓”各處施工現場都在沖刺一個共同的目標:8月底具備使用條件。據悉,這一投資1.7億元建設的產品培訓中心,建設面積4萬平方米,可滿足2000人的住宿餐飲、業務培訓和運動娛樂等需求。
針對未來生物公司產品包裝能力不足的問題,高新區管委會通過融資擔保形式由平臺公司購買了停產多年的九州龍躍公司廠區,然后租賃給為未來生物配套的包裝公司。目前該公司正在進行廠房改造,包裝設備已經安裝到位。
在國家推出的房地產項目白名單、包交樓等政策刺激下,本溪高新區的房地產開發、二手房租賃等行業呈現復蘇跡象,管委會順勢搶抓機遇,加快謀劃項目。綠地集團在高新區爛尾閑置十年之久的三個地產項目今年先后重啟建設,年內計劃完成投資2.2億元,決心要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其中一座2萬余平方米的商業綜合體將在年內封頂。
管委會對駐區高校和企業對公寓住宅的需求開展調研,向他們提前推介綠地集團的房產,協助企業開展預售。停業多年的原俊安酒店也在高新區管委會的多方斡旋下即將重新營業。
在人流、客流密集區域,管委會還集中規劃了一批城市露天夜市、沿街門市等經營場所,進一步搭建高新區優質商圈業態。
鞍馬猶未歇,戰鼓又催征,項目建設就是一場“不歇氣兒”的接力賽。面對市委下達的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5億元的目標,本溪高新區用實際行動表明:轉戰下半場,他們的決心與信心同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