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對政協本溪市第十三屆委員會 第一次會議第1043(關于加速推進中國藥都配套服務建設的提案)號提案辦理情況的答復
本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A類
本高案字〔2018〕第1號
關于對政協本溪市第十三屆委員會
第一次會議第1043號提案辦理情況的答復
A類
本高案字〔2018〕第1號
關于對政協本溪市第十三屆委員會
第一次會議第1043號提案辦理情況的答復
經濟委工商聯組:
您提出的《關于加速推進中國藥都配套服務建設的提案》已收悉,感謝您為本溪高新區進一步提升產業厚度提出了建設性意見,現答復如下:
一、完善高新技術人才引進機制
一是落實人才引進政策。借助本溪市先后出臺的《關于引進高層次人才的暫行規定》和《關于引進本溪生物醫藥產業急需高層次人才的若干政策規定》,深入實施 “5251”高層次人才引進工程,制定了《高新區關于引進醫藥產業高層次人才的若干規定》,每年設立不少于2000萬元的人才專項基金,用于高層次人才和創業團隊的引進、培養和獎勵。先后引進醫藥領域高層次人才18名。二是健全人才服務體系。出臺服務藥都10項措施,開通服務藥都企業人才“綠色通道”。在落戶、保險、職稱評定等方面為引進人才提供便利。三是強化人才服務保障。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根據其意愿,安排子女在高新區公辦中小學就讀。定期組織院士專家、省市級優秀人才進行健康體檢、休假療養。四是鼓勵人才創新創業。對攜帶科技成果或高新技術項目創業發展的各類人才,提供創業投資基金支持。到高新區創新園創辦企業,給予連續三年租房補貼。支持和鼓勵企業通過股權激勵的方式留住和使用人才。
二、加速推進校企人才對接機制
依托6所駐區高校的產學研和教育資源優勢,高新區試行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實用人才模式。依托遼寧科技學院建立了公共實訓中心,打造技能型人才和實用型人才的重要培訓平臺,每年為區內企業和院校提供實訓2500余人次。依托沈陽藥科大學搭建專業實踐平臺,根據企業和科研院所的人才需求,組織研究生到企業實踐,為企業發展建設提供高層次人才助力,解決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目前區內上藥、綠谷、藥聯、恒康、藥大雷允上等企業已成為沈陽藥科大學、遼寧中醫藥大學、中國醫科大學、遼寧科技學院等高校的學生實習基地,每年累計為各類學生培訓實習上千人次。依托藥大定期開辦藥學高級專門人才研修班,對轄區企業的在職員工進行培訓,為企業培養在職碩士研究生。每季度組織轄區企業和科研單位,為校內研究生開展不少于1次學術交流活動或者創新、創業、就業指導的交流活動。組織轄區內未設站企業和科研單位申報博士后工作站,積極開展校企博士后聯合培養工作。全面開展“雙百聯動”“千名院士專家進千戶企業”和“人才+雙創”等活動,促成43名專家對接49個項目,攻克技術難題18個,節約生產成本340萬元,創造經濟效益約3000萬元。
三、改善高新區交通出行便利
沈本城際公交和連接主城區及區內的60路、61路、62路、63路和65路等7條公交線路相繼開通。沈本城際巴士運行51公里,途徑榆林華苑、沈陽藥科大學、遼寧中醫藥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市政府、日月島、奧體中心等站。在此基礎上,高新區將抓住自貿區建設機遇,打造空間設施互聯互通。一是加快沈陽桃仙機場至本溪高新區之間的輕軌項目的論證、規劃、建設取得實質進展,打造沈陽經濟區沈本快速交通干線,為產業發展、本溪城市空間拓展、人員流動等創造更好的條件;二是將丹阜高速桃仙至本溪高新區段按照機場段的標準拓寬提標,以提高通行能力,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局部交通需求。三是沈本公交線路一體化融合。
四、加快推進配套生活設施建設
高鐵本溪新城站、本溪凱隆娛樂城、本溪康溪理療溫泉度假區、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沈本醫院、華聯生活廣場等一大批基礎設施項目和城市功能項目相繼投入使用。本溪康溪理療溫泉集康體養生、休閑度假、綠色美食、商務會議于一體的養生圣地。本溪凱隆娛樂城集數字電影放映、洗浴服務和餐飲等娛樂場所。在此基礎上,高新區會進一步依據學生、職工和居民的生活需求,持續推進綜合體建設。
本溪高新區管委會
2018年3月5日
責 任 領 導:盧偉
聯系人及電話:潘李寧 45864005 15841499096
抄 送:市政協提案委,市政府辦公廳建議提案督辦處。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